當前世界低增長、生活成本高漲、地緣政治分化加劇、不平等擴大、氣候和自然危機日益嚴重,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旨在通過搭建對話、呼吁創新與恢復合作的方式,應對共同挑戰,重振全球經濟。
本屆達沃斯對于新興技術的發展給予足夠重視,組織多場相關討論,同時發布2023年《十大新興技術報告》,從生成式人工智能、可持續航空燃料到植物傳感器等,這些新興技術的出現,被視為顛覆未來生活與各行各業的強大力量。
報告的聯合出版方Frontiers創始人Kamila Markram表示:“當下,我們站在全球社會至關重要的轉折點。知識的力量將成為我們在困境中的指導之光。”
世界經濟論壇《十大新興技術報告》自2011年首次發布以來,發現了諸多起初鮮為人知但隨后對全球產生深遠影響的技術。例如,2016年的基因疫苗后來成為大多數新冠疫苗的基礎技術,2018年的基于人工智能的分子設計,而兩年后首批由人工智能發現的藥物即進入臨床試驗。
2023年的十大新興技術篩選基于多項標準:除了能對社會和經濟帶來重大利益外,還必須具有顛覆性、對投資者和研究人員有吸引力,并且預計能在五年內得到大規模應用。2023年十大新興技術主要集中于傳感器、醫療、可持續、人工智能等方面。
在傳感器應用方面,柔性電池、元宇宙、可穿戴植物傳感器三項技術具市場前景。
柔性電池在醫療可穿戴設備、生物醫學傳感器、柔性顯示屏和智能手表等領域具有應用前景。這是一款由可彎曲、折疊和拉伸的輕質材料制成的新一代電池技術,即將進入市場,或將沖擊傳統電池使用率,預計到2027年將達到2.4億美元的市場價值。
與改善身心相關的元宇宙在心理健康危機方面或將發揮作用。目前,已有視頻游戲被用于治療抑郁和焦慮,而通過虛擬現實技術實現的冥想也越來越受歡迎,而與元宇宙結合的下一代可穿戴設備——使用戶獲得觸感、對情緒狀態做出反應——也許可成為改善心理健康的方式之一。
可穿戴植物傳感器是以小型的、無侵入性的方式“佩戴”在每株植物上,并持續監測溫度、濕度、濕度和營養水平。如果能克服成本問題,此設備可實現更好地種植,并增加產量。
在醫療方面,工程噬菌體、空間組學和柔性神經電子學,將有助于治療與預防復雜疾病。
噬菌體是有選擇性感染特定類型細菌的病毒?,F在,科學家現在可以借助基因工程工具,重新編程噬菌體以感染指定細菌。有證據表明工程噬菌體最終可用于治療與微生物群落相關的疾病或消除食品供應鏈中的有害細菌。
空間組學指的是將先進的成像技術與DNA測序的特異性結合,以讓科學家在細胞內的分子水平上“觀察”生物過程,看到以前無法觀察到的生物結構和事件。這項技術將加速人類對生物學的理解,并幫助研究人員開發復雜疾病的新治療方法。
柔性神經電子學將進一步完善腦機接口,讓大腦與外部計算機更好地通信,突破基于剛性電子器件腦機接口中腦組織在機械和幾何上不匹配等問題。柔性神經電子學有望推進如癲癇、抑郁癥或癱瘓的治療。預計到2030年,這項技術的市場規模將從17.4億美元增長至61.8億美元。
在可持續方面,可持續航空燃料和可持續計算的出現,或將為全球脫碳目標作出貢獻。
航空業每年產生全球2%至3%的碳排放,但長途電動飛行仍無跡可尋,因此可持續航空燃料——可從生物(如生物質)和非生物(如CO2)來源生產——或將是短中期內減少航空業碳排放的一種答案。
如今,數據中心消耗全球產電量的約1%,“可持續計算”技術包括液體冷卻系統、人工智能分析、能與甲烷燃燒爐等現有能源共存的模塊化數據中心——這些技術相互交織,或使零能耗數據中心成為可能。
在人工智能方面,生成式AI與AI輔助醫療將成為改變行業不可忽視的技術
在2022年底因ChatGPT發布而引起了公眾對生成式AI的廣泛關注。這類通過學習大規模數據集生成原創內容的新型人工智能正在迅速發展,預計將在教育和研究等多個行業引發顛覆性變革。尤其在AI輔助醫療方面,其在支持醫療系統方面的作用,包括監測疫情、輔助決策、個性化治療和提高醫療服務效率等,被廣泛譽為改善醫療的推動者。